10分钟看完《银河帝国》基地系列
(一)
看《银河帝国》基地7部曲,我大概用了一年的零散时间,伟大的作者和伟大的想象力造就了《银河帝国》系列科幻小说,牛逼到把任何形容词放在这部书名前面都是黯淡和多余的。其实总共是15部,后面还有机器人系列5部和帝国系列3部,我没看,所以只说基地,而基地系列是阿西莫夫最早也是最经典的作品,虽然有很多bug,但毕竟不是硬科幻,可以无视。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和超空间航行技术(对距离和光速的限制可以无视),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来自赫利肯星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心理史学预言的成功,建立在两个基本公设之上:一,预言对象的数量必须足够庞大,也就是只能对人类全体做预言,对个体不起作用,且数量越大越准确。二,被预言的人类必须对预言内容毫不知情,否则预言本身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哈里·谢顿的心理史学不但预言了银河帝国即将灭亡,更可怕的是,在此之后银河人类将经历一万年之久的分崩离析和战火纷飞之后,才能建立另一个新帝国,即第二帝国,而彼时,人类文明基本在这一万年间被毁于一旦,不得不从蛮荒时代重新开始。谢顿觉得,虽然无法阻止帝国灭亡的脚步,但至少可以缩短中间这段战乱期,保留人类文明,尽早建立第二帝国。于是他又提出了基于心理史学的“谢顿计划”,挑选一批人类最优秀的自然科学家,携带人类全部的科技知识,迁往银河边缘的端点星,建立基地,作为第二帝国的种子。按照谢顿计划,基地将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约1千年后建立第二帝国。当然在此过程中基地将遭遇种种危机,甚至灭顶之灾,当然这些全在谢顿计划的预料之内,因此他在临死前录制了全息影像,每次谢顿危机来临之际,基地人通过谢顿的全息录像得到他的点播,从而将危机一一化解。此时的哈里·谢顿,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待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