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志愿军战斗英雄王成「志愿军英雄」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白孟宸

志愿军炮兵的眼睛——英雄王成与步谈机员

白孟宸

2017年9月27日23点20分,刚刚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全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刘世龙先生在长春去逝,享年八十八岁。刘世龙老师一生佳作颇多,《刘三姐》中阿牛哥、《鸿雁》里雷锋式的邮递员李云飞都已成为永恒的经典。但作为一名“为创作兵的形象而奋斗”的抗战老兵,刘世龙老师在银幕上塑造的最为成功的角色,非《英雄儿女》的王成莫属。一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让几代人真切体会到了志愿军指战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大炮的眼睛

历史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抗美援朝时期由志愿军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步谈机员于树昌烈士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坚守281.2高地战斗中喊出的。

当时于树昌身背步谈机随一个连夺占281.2高地。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于树昌用这台呼号为“8251”的步谈机不断调动炮兵对攻上阵地的敌人进行打击。《英雄儿女》中王成坚守阵地时要求重炮向自己固守地堡周围50米甚至30米范围射击,最终在敌人围住地堡后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要求,同于树昌在牺牲前与团指挥所的通话几乎一字不差。

《英雄儿女》电影剧照

现实中,于树昌也在高喊“祖国万岁,向我开炮”的同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找到于树昌生前坚守的地堡,发现地堡一半已被炸塌,步谈机已经被炸坏,就散落在烈士遗体前。

作为一名步谈机员,于树昌和王成在战场上最主要的武器,是由天津无线电厂在1951年参考美制SCR300跳频步谈机设计的702型背负式跳频步谈机。这也是中国第一台自主品牌的军用步谈机,据曾参与赶制702型步谈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回忆,该型步谈机产量超过8000部,作用距离超过15千米,从工厂直接送到战场,受到部队的广泛欢迎。

702步谈机(资料图)

步谈机员。图自《解放军画报》1960年4月刊封面。

步谈机员的日常任务,是保持基层单位与上级机关的无线通讯。有了步谈机,志愿军基层部队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军轻步兵擅长独立作战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步谈机员使得志愿军炮兵拥有了可靠的眼睛,日趋专业化的炮兵分队在前线炮兵观察员的配合下,真正成为可以与敌人进行对等作战的战争之神。

《英雄儿女》中王成和现实中于树昌烈士根据敌人情况,呼叫炮兵对目标发射弹群的战术,实际上是一战时出现的炮兵间接瞄准射击技术中比较经典的战法。间接瞄准是相对于直接瞄准而言的,在间接瞄准时,火炮实际上瞄准了与目标不同的瞄准点,想要炮弹准确命中目标,就必须准确知道火炮和目标的相对位置以及炮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将山炮拆开,把沉重的炮零件扛到阵地上去。(资料图)

一般而言,间瞄射击需要依赖专业人员,并且预先对射击目标区进行大地测量,标定瞄准参考点,例如电影中刘世龙老师扮演的王成数次要求向四号目标开炮,这个四号目标以及步谈机员所在的地堡都是后方炮兵预先进行过测量甚至试射的瞄准参考点,炮兵已经明确知道将火炮转向具体方向,炮口抬高相应角度就一定可以使得发射的弹群覆盖目标点。

当要打击的敌人出现在瞄准参考点附近时,位于前线的炮兵观察员,例如王成和于树昌烈士这样的步谈机员,就要根据目视测量向炮兵报告目标与参考点的相对距离和方向,炮兵根据这一信息进行计算,调准火炮。如果进行试射没有命中,炮兵观察员要根据炮弹落点协助炮兵进行多次修整,最终保证炮弹命中目标。因此,只要位于前方的步谈机员能够看清我军炮弹的落点,位于后方,无法直接看到敌人的炮兵就像有了一双能够透视战场的眼睛。我们的炮弹也会像长了眼睛一样飞进敌群,消灭来犯之地。

志愿军的战争之神

千万别小看间瞄射击,事实上,这是专业炮兵才能掌握的技能。一方面,间瞄射击需要依赖精确测量的战场地图才能发挥应有的准确性。早在1938年秋天,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便在既缺乏技术人员,又没有全套测绘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在陕北吴堡的黄河两岸进行了人民军队的第一次测地作业,体现了人民军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的热情和决心。

另一方面,间瞄射击也需要炮手和炮群指挥员拥有相当强的技战术水平尤其是计算能力。在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炮兵大多数以抵近直接瞄准射击的方式打击敌人。著名的“大炮上刺刀”最初是日军战俘看到我军炮兵阵地竟然设在距离日军不足二百米的地方后做出的评价。我军采用抵近直瞄射击,首先是因为炮弹金贵,抵近射击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精度。其次也是由于我军不少炮兵单位在抗战乃至解放战争初期不具备组成间瞄射击炮群的能力。

八路军炮兵在操作测距仪。(资料图)

到抗美援朝时期,随着我军正规化建设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炮兵单位已经普遍掌握了间瞄射击的技术,但是在入朝初期,缴获自日军的老式火炮仍然是我军的主战装备。例如在抗美援朝期间人民炮兵首次参战的黄草岭阻击战中,志愿军炮兵第8师第45团凭借远比美军装备要落后得多的日制野战加农炮大显神威。例如45团三营曾以消耗400多发炮弹的代价,毙伤了1200多名敌人。志愿军司令部在战后对45团进行了通报嘉奖,45团2营荣记集体二等功,2营5连4炮被授予“黄草岭英雄炮”称号。

到了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时,我军已经组建了一批装备苏制火炮的新式炮兵分队。10月14日美军集中了超过300门火炮,以及40架飞机和27辆坦克,对我阵地狂轰滥炸。而此时我军在上甘岭方向仅有15门队属火炮。但是我军却在作战中逐渐调入火炮,及至上甘岭战役坑道战阶段,15军的炮兵成为了坑道步兵的好帮手,甚至当起了坑道口的哨兵。到10月30日为止,志愿军参战火炮,包括榴弹炮、火箭炮、山炮和野炮等平射炮从66门增加到133门,此外还有60毫米迫击炮等轻型火炮381门,总计达到514门。

(资料图)

志愿军炮兵越打越强,原本认为自己炮兵天下无敌的美国人被打得魂飞魄散。例如美国上尉李奇这样评价上甘岭志愿军的炮火:“中国人发射的炮弹又准又猛,可怕极了。”据我军参战官兵回忆,当志愿军15军反攻597.9高地时,在坑道里坚持的我军战士开始还能分清我军炮兵发射炮弹数量,后来只剩下隆隆不断的滚雷之声。战士们抄起枪准备冲出坑道,指挥员们摆手要他们坐下,因为更为可怕的还在后面。突然,仿佛坑道上面开来了几十辆火车,隆隆地轰鸣压倒了一切声音,随后整个597.9高地笼罩在一片诡异的红光之中,气浪推着沙子冲入坑道,所有的油灯都被吹灭了。指战员们最初靠着坑道壁坐着,这时竟然也被震得跳起,前仰后合半天找不准平衡,这就是火箭炮209团喀秋莎齐射的可怕威力。后来美军司令李奇微在《朝鲜战争》一书中承认:“10月份,在联合国军防线上创造了一天落下9.3万枚炮弹的纪录。”

正是因为我军炮兵在同优势敌人的作战中愈战愈勇,越打越强,王成和于树昌烈士这样的志愿军步谈机员才能呼叫“大家伙”从天而降,将侵略者炸得有来无回。

抗美援朝时期的我人民炮兵部队。(资料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炮兵》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链接

9月28日下午,@长影集团微博发布消息,著名艺术家刘世龙因病于2017年9月27日23:20分在长春去世,享年87岁。刘世龙曾在电影《英雄儿女》中扮演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经典台词流传至今。

9月16日,刘世龙刚刚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颁奖晚会现场,刘世龙因身体状况未能出席。

图片来源:@长影集团

经典角色,深入人心

刘世龙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影片《英雄儿女》中王成和《刘三姐》中阿牛这两个形象。

在电影《英雄儿女》中,刘世龙曾扮演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句经典台词,使刘世龙火遍全国大江南北。

《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一部经典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的精神为榜样,为战士服务,最终她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刘世龙塑造的王成,一方面是热情、质朴,充满活力,体现深挚的兄妹情、战友情、父子情;另一方面是坚毅、果敢,在独自一人坚守阵地直至牺牲的剧情中,刘世龙的演出淋漓酣畅,将人物的精神境界升华,感人至深。

《英雄儿女》电影剧照

刘世龙曾在采访中回忆拍摄王成坚守阵地直至牺牲的那场戏时的艰苦。“阵地”上不包括烟火,一共布置了108个炸药点。刘世龙刚往阵地里钻,火一下子就烧了过去,烈焰灼得他皮肤发烫,浓烟呛得他眼泪直流。刘世龙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导演喊“停”,可这一想法转眼又被自己否决了。

一举一动,军人作风

1930年,刘世龙生于安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父亲在1938年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姐姐也随父参加革命,母亲主持农村妇救会,刘世龙家一度成为党的地下联络站。

刘世龙9岁时就进入苏鲁豫抗日根据地萧县宣传队当队员,后相继任新四军抗大四分校总务科勤务员、联合中学黎明剧团演员。1941年转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萧县、铜县抗敌总队任宣传队队员,继而调新四军四师九旅任奋斗剧团团员。

刘世龙履历表 来源:@长影集团

多少年来,刘世龙一直以军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出门他不坐轿车,每天都骑自行车。

前几年身体的好的时候,刘世龙仍然在一些影视剧中出演角色。中宣部、公安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电影《任长霞》,刘世龙就在片中饰演了一位送锦旗的老大爷,虽然总共只有4场戏,但刘世龙却演得一丝不苟,“为英雄配戏,我什么都愿意做。 ”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白孟宸

编辑:火艺卉

编审:曲延涛

综合:中国军网微信、“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