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清华北大不如蓝翔「光明时评」

【阅读提示】常春藤优先,“985”成最低门槛:高端限定,就能收获爱情?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是“520”。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520”成了人们表达爱意的日子。恰在今天,有媒体采访了一对年轻夫妻,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这对“985”(即都是“985”大学毕业的)夫妻,由于学历的高度契合而使两人对学习的热情、对未来的规划都有着高度认同,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可。男方所谓“我跟我爸说我找了女朋友,大概说了一通哪里人啊什么的,然后我跟他说是清华,他就说可以的”,似乎能让人亲见其父的欣慰之情。上一代人满意了,在下一代的问题上,这对“卷过别人”的“985”夫妻,也达成高度一致:“希望孩子的智商能高过自己,之后搞竞赛,至少上华东五校。”

人们对配偶的选择,折射其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方式的预期和预选。“985”配“985”,不啻为当代的门当户对,其好处似乎一眼可见。从社会成员组合上看,年轻人以自我认知及其所认同价值为中心,以互惠为原则进行的理性择偶,应属择优而选,是大概率的高效选择。

不过,这样的择偶,或曰把择偶变成“985”之间的择校配对,总让人有那么一点不是滋味。毕竟,为了获得追求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人类曾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其中大多也正是那些看似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伟大的爱情,总让人神往——是“你跳,我也跳”的决绝,是“看来现在,我今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带领我朝你而来”的坚定,更是“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的浪漫……

爱情与婚姻,这个可以最不理性化的社会化活动,正在日益理性化。人们不再“为爱痴狂”,而是开始“先算后爱”。理性化的爱情与婚姻,总少了点“令人神魂颠倒”的魅力,尤其是父母参与选择的,更把相对当下社会的“前价值”掺杂了进来。

拥有“985”学历的青年人,往往在制式教育体系中付出过艰苦努力且得到了回报。他们考上了中国一流的大学,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和收入,这些似乎都证明了社会和父母对他们的规训是有效的,因而在唯一可能安放想象力和不确定性的婚恋问题上,往往也就在既有思路下变得极其确定——在爱情婚姻中直接“躺平”,不选“对的”只选“贵的”。甚至在下一代的教育上,继续选择让孩子顺着已经令自己疲惫甚至厌恶(当然不是全部)的路径再走一遍似乎也顺理成章。

然而,所有人的生活毕竟不是一个既定数字程序的现实展开。经过精确计算的婚姻或许会实现上述“985”夫妻所达成的美满,但是,也正是在当下,人们不是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内卷场景了么?在一代人的内卷中的胜出者,再“强强联手”,会确保其下一代在更加内卷的内卷中有更大胜算么?

也在这几天,有北大教授现身说法,证明“北大配北大”结合而生的孩子也有可能是个“学渣”。从科学上讲,家族智商遗传常有“均值回归”的现象,通过埋头苦读,实现在父辈基础上的阶层跃迁,“985”家庭的成功率并不比普通家庭更大。

既然如此,清华配蓝翔,咋就不行了?如果有一天,蓝翔可以平视清华,这或许才是社会价值多样和社会评价多元的结果。而价值多样和评价多元,是千军万马不致一窝蜂地去挤“985”独木桥的社会环境前提。这样,人们才不会过着今天你卷我、明天我卷你的提心吊胆的日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虎生”争议也是一种社会进步

来源: 光明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