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绎今鸟瞰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有千年古国、千年古都、千年古乐,有浸满岁月随想的古村古镇和蜿蜒逶迤的西南丝绸之路在山海之间穿行,牵引着历史的回声,剑川石宝山唐代石窟被誉为“西南敦煌”,佛教胜地鸡足山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齐名,巍宝山至今仍保存有规模宏大的道教观宇建筑群……
千年历史 | 大理古城
佛都 | 崇圣寺
剑川石宝山 | 石窟
佛教圣地 | 鸡足山
道教名山 | 巍宝山
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
——大理
走进中国西部的大理,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会把你心头的皱褶熨得平平展展。
大理一向被称为中国唯一幸存的“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所谓十字路口,是说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在这里交汇,使大理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蜀(四川)身毒(印度)古道”,已经为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的中国对外交往最早的国际通道;另一条叫做“茶马古道”,是一条自唐代以来沟通我国南方川、滇、藏三省汉、藏、白、彝、傣、纳西等民族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民族通道。
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从四川经大理通往印度及中亚的民间商道。从成都到大理的路线实际上有两条。一条称灵关道,也称西路,是从成都经雅安、西昌、盐源、会理、大姚到大理;一条称五尺道,也称东路,是从成都经乐山、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到大理。而从大理经永平、保山、腾冲到缅甸、印度一段称博南道。大理刚好在灵关道、五尺道和博南道的交汇点上。
茶马古道是滇川藏进行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茶马古道是以大理为中心往东经楚雄到昆明,再到内地。往南经巍山到茶叶主产区云县、凤庆及普洱、思茅等地;往西经保山到缅甸,再到东南亚诸国;往北经丽江、中甸到西藏,再到印度、不丹、尼泊尔诸国。在这条古道上,大理各族先民们早在二千年前就已做着马匹、茶叶、药材和皮毛的生意了。
大理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由四川及各地商人沟通了的一条民间商道。其路线为:从成都出发,穿过川西平原,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西部,又跨越澜沧江,越过博南山,经保山、腾冲进入缅甸、印度,再从印度翻山越海抵达中亚然后直至地中海沿岸。
“蜀身毒道”分段又有各自的名称:从成都出发过雅安、西昌、会理至大理一段称为“灵关道”;从成都过乐山、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至大理一段称为“五尺道”;由大理至永平过澜沧江越博南山一段称为“博南古道”;再从保山至腾冲然后分两路出境到缅甸一段称为“永昌道”。
“
从以上国内路线来看,大理恰恰处于所有古道的交汇点,位居古道枢纽。因此,围绕着这条古道所演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都和大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大理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原王朝最早发现这条古道的时间为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当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发现有来自四川的蜀布、邛竹杖之后得以知晓。这事促成了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决心。
另一条古道是自唐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沟通川、滇、藏边三角地区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藏族地区以马匹、皮毛、麝香、鹿茸、藏红花、贝母、虫草等特产与四川、云南各民族地区交换以茶叶为主包括糖、布、线、粉丝等生活必需品的商业通道,主要依靠马帮在山谷、驿道中成年累月地长途跋涉来运行。
自唐代以来,茶叶成了藏胞生活的必需品,宋代开始又推行“以茶治边”的政策,而滇茶始终是藏胞唯一信赖的生活必需品,使得这条神秘的古道绵延千年,成为各民族友好交往的纽带。
无数史料表明,绵亘散布在横断山脉崇山深谷中的茶马古道,以频繁往来的马帮商队作媒介、作载体,进行着汉、藏、白、彝、傣、纳西等各民族的文化、宗教、艺术交流,增进着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对于大理来说,正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形成,其历史、宗教和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以及白族的开放性才逐步形成。唐风、宋雨、元雪、明霜、清露自不必说,东土的佛、西域的神和华夏的文明更是水乳交融。在这个自然、人文地理的交接部位,文化的多元性、扩散性、交融性以及兼容的文化心态、文化气度显露无余。
其实,大理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南诏”、“大理”这些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名词,与唐、宋相始终的地方政权古国,远不像金庸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缥缈、虚幻;如果您能亲历大理,有幸面对苍洱神韵,你便会与俯首皆是的历史遗迹不期而遇,产生一种站在亚洲古文化十字路口的感觉。
大理丨偶遇丨历史遗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