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金庸传》
上期回顾:金庸传连载丨从“毒草”到殿堂的转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的武侠小说描写了众多的情爱缠绵,天作之合自然大快人心,而有缘无分却是令人扼腕。这些时而传奇,时而凄婉的爱情故事,多多少少映射着金庸曾经走过的情感过往。这些都是熔炼了现实的侠骨柔情。
在这些形形色色、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中,我们往往会遐想,到底怎样的感情才叫爱情,怎样的爱情值得追求?有的人对感情矢志不渝,一生只爱一个人,甚至超脱生死之外;有的人却很多情,每一段感情都认真付出了,却不忍心辜负任何人……
意中人轮廓,原不应清晰
你是否相信“一见钟情”?想必答案定然是见仁见智。还有一种说法,称男子多是一见钟情,而女子多为日久生情。这似乎站在了男女爱情观的层面,至于对错,恐怕也无法同一而论。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 武林宗师” 金庸大侠在年轻时候,也来到了这一个关口, 而“ 一见钟情”这四个字便真真切切地在他的身上演绎了一番。
金庸的这位意中人名叫杜冶芬,也是金庸的第一任妻子。从相识、相恋到修成正果,两人的恋情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二人最后劳燕分飞,成了令人惋叹的遗憾。
《射雕英雄传》当中郭靖和黄蓉之间的感情,一直被赞为金庸武侠的爱情佳话,黄蓉的古灵精怪,郭靖的老实愚笨似乎成为了一种性格互补的天作之合。而这两位小说人物的塑造则来源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杜冶芬与金庸。但是二人的感情结局并不似小说当中那么美满,杜冶芬的形象除了体现在黄蓉身上之外,似乎还影射着金庸笔下的其他女子。
1947年,金庸尚在杭州的《东南日报》工作,由他负责的副刊有一个名叫“咪咪博士答客问”的栏目,上面时常会有读者的提问,大多是有关生活小技巧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期,读者向“博士”请教买鸭子的诀窍,“博士”是这样回答的:“判断鲜活当看脖颈是否坚挺结实,肥瘦均匀的必定羽毛丰厚。”而一位读者却发来了一封信质疑,“咪咪博士,按照您所说的,鸭子一定要羽毛浓密才会好吃,那么请问南京板鸭一根毛都没有, 为何会如此好吃呢?” 金庸一见, 这哪里是质疑, 分明是“砸场子”啊。但是出于职业道德,金庸还是不温不火地耐心回复:“阁下所言极是,想必是一位有趣的孩子,若能有幸一见,当是在下的荣幸。”
这位发难“砸场子”的年轻人,名叫杜冶秋。周末,金庸准时来到杜家赴约,在见到杜冶秋的同时,同样见到了他的姐姐杜冶芬。年方17岁的杜冶芬,让时年23岁的金庸不禁惊为天人,杜冶芬面容姣好、聪明伶俐, 金庸一见钟情,脑海中那个曾经无数次勾勒的形象似乎渐渐清晰起来。金庸不禁感叹,这便是自己的意中人吧。
第二天,金庸再次登门,不过此次金庸除了拜访之名, 还带来了礼物— 一叠郭沫若先生话剧《孔雀胆》的戏票, 并且诚邀杜家人一同观戏。在当时的杭州,《孔雀胆》正值演出旺季,一票难求,能观此戏,实为荣幸之事。杜家人自是激动不已,对金庸更是礼遇有加。
在这层“交情”的基础之上,金庸“拜访”杜家越来越频繁,杜家人也抱以欢迎的态度,但当他们意识到“醉翁之意不在酒”时,这两人已经坠入爱河了。杜冶芬倾慕金庸的才华,而她本身固有的文学修养和古典气质也与金庸成了天作之合。
后来, 一心要圆大学梦的金庸离开了《东南日报》,赴上海求学, 并进入《大公报》任职。在这期间,金庸与杜冶芬在上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后返回海宁探亲。金庸被调往香港时,杜冶芬也随丈夫前往,自此与金庸在异地他乡过起了简单清苦的日子。
金庸与杜冶芬从相识相恋到结婚,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并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但是金庸坚信这就是他需要守护的。然而这段近乎闪婚的感情在现实的磨砺中,能够撑多久呢?
来到香港之后,二人并没有想到生活会如此艰苦,报馆的工作会如此繁忙。金庸时常在报馆加班到深夜,久而久之便在报馆吃住,以至于没有空余的时间陪护妻子。这位从小娇生惯养,身边丫鬟仆人拥簇不断的大小姐对于操持家庭的生活非常不适应,加上自己未有一儿半女,整日孤单寂寞,不曾受过这样苦楚的杜冶芬很是烦闷。
此时的金庸就像那个老实敦厚的郭靖,一门心思努力工作,赚钱养家。而杜冶芬就像从小娇生惯养的黄蓉,骨子里透着一股刁钻与娇气。然而她有黄蓉的娇气,却没有黄蓉的大度与痴心。生活的不顺使得夫妻之间的感情渐渐出现了裂痕,二人开始频繁争吵。后来,金庸开始向影视方面发展,定期去见长城影视公司的演员和导演。
杜冶芬深感生活无聊,得知金庸时常出席影视场合,因自己颇有几分姿色,人称“杜四娘”,便提出自己也想拍电影,央求金庸利用影视圈的人脉,为自己谋求一个当演员的机会。但当时的金庸只是一个小小的影评人,对此实在有心无力,杜冶芬便表明可以先跟随金庸出入影视场合。时间一长,杜冶芬对长城影视便熟悉起来,她结识了一些演员,而令金庸没有想到的是,杜冶芬由此产生了婚外情。这是金庸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协商过后,二人选择离婚,杜冶芬独自返回了大陆。
此时的杜冶芬更像《倚天屠龙记》中的殷离,她个性鲜明,敢爱敢恨,洒脱之余从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被呵护习惯了的杜冶芬也就由此因爱生怨,进而生恨了。
金庸的第一段婚姻在闪婚与闪离的情况下结束,这不得不说是一桩憾事。对于金庸来说,杜冶芬是令他一见心动的意中人,他对她的感情虽然短暂,但绝对真切,那个不曾解释的“林欢”笔名,原是取自二人姓氏中的两个“木”字,合而成“林”,为“林”而“欢”,故名林欢。这里寓意着与爱妻的生活美满而幸福,但面对妻子的背叛,金庸在悲愤之余,更多的应当是不忍和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