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轻小说动画化「轻小说改编」

正版日本轻小说,将大批量登陆中国互联网。

7月10日,关于轻小说一则新闻,引发了国内动漫类媒体的广泛转载。腾讯动漫当天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以“突破与构建”为主题的媒体恳谈会,宣布了2015年商业策略的变化及相关的三大内容。其中一条就是腾讯动漫和日本角川宣布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腾讯动漫将通过天闻角川引进优质轻小说的电子网络版权,开辟轻小说专页,第一批入驻的知名作品有《阳炎》、《无头骑士异闻录Durarara》、《记录的地平线》等。

《记录的地平线》(ログ・ホライズン,LOG HORIZON)是由日本网络小说家橙乃真希创作,由原和弘负责插画的轻小说作品

腾讯动漫成立于2012年,根据其官方宣传,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正版网络动漫平台,在正版日漫版权、签约作者和全版权漫画作品数量方面名列业内第一。

按照腾讯动漫业务部总经理邹正宇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腾讯动漫要把用户基盘从核心动漫用户扩展到2.6亿二次元用户,以实现“突破”。为了丰富内容领域,既要抓引进,又要抓原创。从引进的角度来说,就是用轻小说来丰富自身内容平台的作品品类。

从国内动漫产业发展来看,随着互联网动漫的发展,作品的引进方面也从线下走到线上。在本次轻小说资源的引进之前,还有两次正版漫画的引进事件,其脉络其实是由中国互联网动漫产业的发展决定的。

2012年,腾讯动漫刚成立的时候,和日本的著名漫画出版社集英社进行合作,引进的作品是所谓11部经典日漫,包括《火影忍者》、《海贼王》、《银魂》、《七龙珠》、《圣斗士星矢》等。其中《火影忍者》、《海贼王》和《银魂》等被称为“三大民工漫”,意思是知名度极高,几乎无人不晓。可以说,这些漫画作品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作品,而且年龄层受众横跨了70、80、90后三个世代。

《火影忍者》是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的代表作

到2014年年度, 以《暗杀教室》、《食戟之灵》、《新网球王子》等为代表的作品构成了第二波引进潮。这一波作品共同的特点是,在日本拥有极高的声誉,在中国的硬核日本动漫粉丝圈影响力也很大,但是没有达到《火影忍者》、《圣斗士星矢》那种“国民级”作品的地位。然而,相比于“民工漫”,这些作品更能触达到核心二次元粉丝圈,有利于在硬核二次元粉丝圈当中建立口碑。正如有一些比较高冷的日漫迷不愿意承认喜欢火影、海贼等作品的粉丝是真正日漫迷这样的现象。

《食戟之灵》是由附田祐斗原作,佐伯俊作画,料理研究家森崎友纪协力于集英社旗下的漫画杂志

第三波引进则是这次从2015年年中开始的轻小说引进。这次的引进可以说更具有针对性,因为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轻小说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根据知乎上网友“魏忻”的一个整理,轻小说起源于日本的文库小说,但萌芽于 70 年代。1988 年,富士见书房《DRAGON MAGAZINE》创刊,主要刊载奇幻小说,每篇小说配以大量插画,这种漫画风格的杂志不仅吸引奇幻小说读者,还拉拢了大片漫画爱好者。同年富士见 FANTASIA 文库创办,其出版作品《罗德斯岛战记》、《秀逗魔导士》、《魔术师欧菲》、《风之大陆》在当时都取得了百万销量。

罗德斯岛战记是由日本水野良创作的神魔轻小说

1990 年,轻小说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日本才有“轻小说”(ライトノベル,Light Novel,其本身就是一个“和制英语”)这个概念,其他地区面向类似消费人群的小说类型在习惯上有其他叫法。比如英语地区叫Young Adult Fiction,典型代表是《暮光之城》。国内则是青春校园小说为代表,还有很多网络小说也符合类似特征。所以在中国国内,也有观点认为,轻小说相当于青春校园小说作者或者网络小说作者。

在发源地日本,轻小说的影响力很大,例如著名的《魔法禁书目录》,截至 2013 年 1 月原作销量突破 1400 万,包括漫画等关联书籍则突破 1900 万。除了《魔法禁书目录》可以说是销量之王,但销量同样逼近千万的还有不少。《魔法禁书目录》本身也在此次被引进的名单之列。

2014年,好莱坞将日本小说家樱坂洋2004年出版的轻小说《杀戮轮回》(All You Need Is Kill)搬上了大荧幕,更名为《明日边缘》,并由汤姆克鲁斯主演,并取得了相当的佳绩,特别是作品本身的情节和想象力收到了极高的评价。知名网站烂番茄于上映时有着89%的新鲜度,上映三周烂番茄新鲜度更升至90%,观众新鲜度评价为92%。IMDb为8.2分。这个例子成为轻小说冲破国界乃至次元壁的一个成功例子。

2014年,好莱坞将日本小说家樱坂洋2004年出版的轻小说《杀戮轮回》(All You Need Is Kill)搬上了大荧幕,更名为《明日边缘》,并由汤姆克鲁斯主演

轻小说到底如何界定,除了一定要有大量配图这一点外,一直以来有很多说法。腾讯动漫的邹正宇是这样的解释的,他表示轻小说其实是“用文字来展现的漫画”,或者说文字非常方便漫画化。所以轻小说和动漫有着很天然的关系,经常被划归动漫类作品。从这一点来说,倒是贴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轻阅读的需求。

事实,轻小说也可以用来改造传统文学,2007 年集英社将太宰治的名作《人间失格》,以当红漫画家小畑健所绘制的封面与插画的形式重新再版,当年就达成了 9 万的销量(原著的年销量一般是 1~2 万)。还有一个例子是岩崎夏海着的商业经营类小说《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经理读了彼得·杜拉克》在轻小说化以后,截至 2011 年 8 月有 255 万的销量,加上电子版则突破了 270 万,在大量获奖的同事,还被改编成动画和电影。

目前,轻小说在国内的总体社会影响力并不大。即使在有消费动漫作品的用户当中,很多人也未必一定清楚,如《刀剑神域》、《凉宫春日之忧郁》、《罗德岛战记》、《十二国记》、《空之境界》、《银河英雄传说》等这样的名著,源头都是轻小说。在国内著名论坛轻之国度有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轻小说的受众类型:只有知道的人才知道的东西。简单来说,轻小说是一种高度粉丝向的产物。

《刀剑神域》是由川原砾著作,abec插画的日本轻小说作品

在互联网动漫的第三波引进潮中,轻小说则受到了亲睐。正如前文所说,这其实也并非一种随意的选择。

把本文提出的三波引进潮一起来看,最早的一波代表着互联网动漫的起步阶段,这时一定要用大神级作品打出影响力,带来流量;经过一段时间发展,随着逐渐熟悉,则会将目光转移到更实力向的作品以争取硬核粉丝;到进入成熟阶段后,引进目标则可能转移到那些更有粉丝针对性,但更契合自己当时发展需求的内容上。《火影忍者》们代表的是第一类作品,《食戟之灵》们则是第二类,轻小说是第三类。

如果以体育界中的故事来比喻,当一家足球俱乐部乃至一个联赛获土豪注资崛起,必然需要大力引进大牌球星。这个时候,最看重的就是名气;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则会转变思路,引进一些名气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非常实力派的球星;再过一段时间,则会更加结合自己球队的需求。

中国互联网动漫大批引进轻小说,除了目标指向争取那些更细分的粉丝群——正如腾讯动漫宣称要争取2.6亿二次元用户之外,也有轻小说更加适合移动互联阅读习惯的原因。在当天,腾讯动漫还和手机QQ一起推出了QQ动漫,这是建立在手Q平台上的一款产品,目标是方便手Q用户在手Q上直接看自己喜欢的动漫作品——当中也自然包括轻小说。

而且,正如前文所述,轻小说相比于传统文学,其实在泛娱乐产业链中具有相当的优势。其特色决定了很适合改编为漫画、动画和影视等。泛娱乐是目前互联网行业介入娱乐IP领域的主打战略,这波轻小说在引进以后是否会有更多的IP合作,也让人报以关住。

中国生活消费,关注生活,引导消费;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生活消费网微信公众帐号:chinaxiaofei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