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老师
◎一川
哑老师,姓林,名振声。
这名字,是他父亲老林起的。
老林解放前读过十年私塾,识文断字,解放后,做过大队会计。
老林老婆一连生了六个闺女,已经生瘫性了。没想到1963年,老婆子终于给老林生个带把儿的。
老林欣喜若狂,决定给儿子取个好名字,翻遍家里所有带字的本本,翻到了《列子》里的“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林振声小时候身子弱,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好在头脑还灵光,一路读下去,后来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分在镇渔子沟高中教语文。
渔子沟高中校长到县教委去领人,结果领了个“哑巴”回来。
林振声从小就患哮喘病,上大学喉咙开刀,结果不能说话。
老师靠耍嘴皮吃饭,不能讲话,当啥老师。校长只好安排林振声跟在其他语文老师后面出出试卷,改改作业,做点辅助教学的事。
学校师生当面喊“林老师”,背后都喊他“哑老师”。
哑老师就钻研教材,苦练刻钢板,出试卷。一年下来,哑老师刻出的试卷和作业就是楷书字帖。一份一份作业紧扣重点考点,环环相扣,形成系列。
哑老师改作文,红笔圈点勾画,符号标准规范,旁批精辟到位,尾批洋洋洒洒。曾经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八百字作文,哑老师愣是写了一千多字的评语。
但是这又能咋样呢。哑老师又没有真正口若悬河上过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充其量只是一个打打下手的教辅人员。
一日,哑老师坐在教室后面听某语文老师讲《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段。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听到精彩处,哑老师涨红了脸,心神跟着刘鹗的精彩绝伦的生花妙笔,一路翻着跟头,仿佛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喷涌而出,恨不能立刻冲到讲台上痛快淋漓,慷慨激昂一番。
“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地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听到此处,哑老师感觉喉咙里仿佛有万千只蚂蚁爬过,奇痒无比,可是憋了半天,发不出一丝声音。他涨红的脸渐渐消了下来,转成了土灰色,满头汗珠如盆浇水泼一般,瘫坐在椅子上昏厥过去。
课堂一阵慌乱,众人围观,有扯耳朵,有掐人中,忙活好大工夫,哑老师终于苏醒过来。众人不知为啥,校长也不敢安排他听课了。
哑老师还是刻钢板,改作业。
哑老师的刻钢板水平,愈来愈高,或楷或隶,铁画银钩,已入化境。作业设计精准到位,贴合学情。哑老师批阅作文,红笔小楷,颜筋柳骨,指点得法,学生受益匪浅。
一语文老师退休,学校无人顶替。校长迫不得已,只好让哑老师维持。哑老师口不能言,只好将自己的教案印出来,发给学生自学。重难点之处,安排学生去查阅资料,组织讨论。自己不能讲,就安排学生讲。闲余时间,学生便自我阅读讨论,做作业,写作文。
大家都说这是最奇葩的无声课堂。
一学年下来,全区统考,哑老师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全县第一,遥遥领先。
众人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