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上篇的故事,庄子阐述了帝王之治在内不在外,内在为心,外在为境。那么如何治心?庄子又讲了个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叫天根的人有一天来到殷阳这个地方,来到蓼水边上时碰见一个“无名”的人,然后就问他:“我的心要怎么样才算是为天下?”
这句开头的话,很多人就忽略过去了,认为不过是交代一下时人地事的典型叙事文的开头而已。至于“天根”,“无名人”更只是虚构的名字,不须深究。我却不这么看。“天根”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大家知道,天是高高在上而没有根的,这里却非将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天根”,什么意思呢?本来无根,自认为有根,所以叫天根。就如同后面对帝王之心的论述一般,本来就应该淡漠自然,却总以为有个“为天下”的心才对,非要把它找出来不可,难怪“无名人”听了不高兴。为何叫“无名人”?为何天根要向他发问?因为“圣人无名”,天根看出来这个“无名人”厉害,所以才向他发问。
“无名人”是得道的人,听到天根这样的提问,就很鄙视他,根本没上道嘛!哪有什么“为天下”的心哦!懒得理你!我正逍遥自在,你以为你这个想天下大治的心就可以让我感动吗?不存在的。
天根很执著,其实是没明白“无名人”为何鄙视他,又问了一遍。“无名人”才说:“你的心啊,不要那么的执著,平淡就好;“气”合拢起来不要乱跑,漠然不动就好。这样做就能随顺事物发展本有的样子,并且其中不掺杂一丝自己的私心,这样天下就能大治了。”
“无名人”的回答就是庄子对于天下帝王们的回答,不要以为有一个能治天下的心可以求,这就好比天没有根非要去找个根出来不可一样。把心安定下来,把“气”合拢起来,目的就是庄子在《人间世》里提到过的“心斋”。为何?“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才能见道,才能无私,才知道如何做才顺物自然。作为帝王,言行举动都符合道的话,天下就没有不大治的道理。